跨界失利又35亿项目“告吹”,从小喝到大的国民品牌,为何跌落神坛?

跨界失利又35亿项目“告吹”,从小喝到大的国民品牌,为何跌落神坛?

来源:雪球App,作者: 纳食,(https://xueqiu.com/7436331342/340584237)

又一老国货品牌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日前,老牌上市企业黑芝麻披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于6月16日收到广西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警示函显示,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问题。公司将按要求整改,并在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随着警示函的披露,黑芝麻近年来在主业不振、频繁跨界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再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存在多方面违规

根据广西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黑芝麻主要存在三方面主要:一是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二是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三是公司治理体系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规范。

具体来看,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控股股东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关联方广西南方农业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天臣新能源(渭南)储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及关联自然人韦清文、胡泊,曾存在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公司未按规定在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中及时披露上述情况,构成重大信披瑕疵。

据相关媒体报道,此次资金占用问题恰与黑芝麻跨界储能的一波三折紧密交织。2017年,黑芝麻斥资3亿元参股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布局储能相关产业,持有其30%股权。2022年10月,黑芝麻公告对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次年,又宣布终止增资,同时拟将其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的经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并投资35亿元建储能生产基地,从增资转为自建。2024年4月,黑芝麻又宣布暂停了这一生产基地的建设。

此外,早在2020年9月,黑芝麻还曾为第三方南宁市儿童医院建设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向广发银行南宁分行借款5.05亿元提供担保,担保金额达6553万元,系公司所持广西广投国医投资有限公司36.41%股权所限。但公司直到2024年10月30日才披露该项担保事项,严重违反信息披露及时性的要求。

事实上,这并非黑芝麻首次因信披问题“踩线”。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2025年,黑芝麻及高管人员累计收到深交所监管函2次,纪律处分1次。2025年4月,公司及多位高管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公开谴责,其中包括前董事长韦清文、前总经理刘辉、前财务总监李维昌等核心管理层。

业绩不振

黑芝麻于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公司主营产品包括黑芝麻糊、黑芝麻丸、黑芝麻乳等黑芝麻相关食品,但近年来随着市场外部变化,这个老牌上市企业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

2020-2024年,黑芝麻营收同比变化幅度分别-14.18%、4.79%、-25.07%、-11.25%、-7.92%,仅2021年营收微增长,其余年度均出现下滑。同期,公司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依次为-73.08%、-1296.92%、-28.68%、130.7%、80.46%,其中2021—2023年,公司业绩接连遭深交所问询。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母公司黑芝麻,大众对旗下南方黑芝麻糊更广为人知。

1984年,在广西容县城郊一个叫荔枝根的地方,韦清文、李汉荣、李汉朝三人倾尽所有,拼凑出3万元,在一座只有100多平米的土坯房子里,办起了南方儿童食品厂,这正是南方黑芝麻集团的前身。

随后,韦清文在厂里成立了黑芝麻产品研究部,并从全国聘请7位食品专家和教授做技术顾问,黑芝麻糊顺利研制成功。1990年初,黑芝麻靠一部现象级电视剧《渴望》,实现华丽转身为火遍大江南北,成为闻名全国的国民品牌。靠着深入人心的广告营销和优质的产品力,南方黑芝麻糊一步步走上神坛,长期占据芝麻糊市场60%的份额。

但时至今日,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化,南方黑芝麻及其母公司也在市场上逐渐走下神坛 。

跨界投资频频碰壁

近年来,为了寻找新的增长曲线,黑芝麻跨界投资动作频频,但一句话总结下来:“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

2020年4月3日,黑芝麻通过受让股权和增资的方式取得广投国医36.41%的股权,该投资为6553万元。但这笔投资却陷入纠纷,黑芝麻不得不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在医疗投资受挫的情况下,黑芝麻并未停止跨界尝试的步伐。2023年4月,公司又将目光投向了热门的储能锂电领域。公司将全资子公司江西小黑小蜜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业务转型为储能锂电池生产经营,并斥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在一开始黑芝麻对新能源储能项目也是充满期待,但同样未能持续太久。仅仅一年多后,黑芝麻就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鉴于储能锂电池行业当下的外部发展形势和经营环境,基于投资风险管控的审慎原则,公司暂缓该项目的投资建设,目前正集中资源聚焦于大健康食品产业经营。

接连大手笔的跨界投资非但未能为黑芝麻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反而还给公司“拖后腿”。

或许对于黑芝麻来说,如何重拾C端市场,才是当务之急。

相关推荐